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浙江农林大学| 疫情下的逆行者 师生安全的护卫员——王运强

日期:2020年02月27日  来源:  阅读:

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肆虐,当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浙农林大打响时,一批后勤员工勇担使命,再次站到守护师生生命的最前沿。他们,姓名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却有执着的追求、坚定的目标、共同的使命——打赢这场阻击战。

浙江农林大学后勤集团卫生保健中心(校卫生所)主任王运强,正是其中一位。面对疫情“大考”,他尽锐出战,冲锋在前,为师生健康保驾护航,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的初心和使命。

闻令而动 冲在一线

在全国疫情刚刚冒出苗头之时,王运强积极响应上级防控要求,组织医务人员采用线上学习方式,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并第一时间通过校学生会微信平台推送健康信息,引导学生提高自身防控能力,及时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的具体实践,做到科学防护、理性应对。他还与校建管处人员联合编写了《预防与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预案(试行)》和《学生居家医学观察隔离室工作方案(试行)》,有效预防疫情在校内爆发和蔓延。

122日以来,王运强克艰奋进,每天冲锋在校园战“役”第一线。122日(年二十八),参加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题会议;123日(年二十九),购置口罩、含氯消毒液等医务用品;24日(除夕),筹备完善居家医学观察点建设;125日(初一),指导值班人员对楼宇、主干道等进行消毒;126日(初二),完善《浙江农林大学返校人员居家观察工作方案》;127日(初三)至今,整整一个月,一直在学校,坚守岗位,像是上了发条的陀螺,不停地转动。

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义无反顾地冲锋在一线防控工作?“这次疫情来的太突然,太凶猛,榜样的激励让我深受感触。我能够做的事情太少了,作为医务人员,就要带好头,在这次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社会和学校的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王运强说道。

虽然没有支援在武汉防疫第一线,但他始终坚定地履行着医务工作者的誓言和职责。他也会紧张,是责任让他必须镇定清醒;他也会害怕,是使命让他勇敢向前;他的家人也会担忧,是担当让他舍小家为大家。疫情面前,王运强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潸然泪下的请战书,骨子里有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日日站在校园防控的最前线,站在守护师生的最前沿。

逆风而行 守护一方

“务必要戴好口罩,人多的地方别去凑热闹,外出后一定要先洗手……”连日来,王运强的身影成为了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此刻,他正在学校南门口,为来往师生员工测量体温,同时还不忘叮嘱: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家人。校门是校园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校园外防输入最重要的防线。他现场为保卫人员指导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正确测量体温,为农林大筑起阻击疫情的坚固屏障,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健康。

王运强一直没给自己放过假,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天不来上班,心里就不踏实。”工作中,遇到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同事,他不厌其烦地督促提醒;遇到消毒人员消毒水浓度配比不精确时,他严格要求,以求消毒的最佳效果;遇到情绪较大的员工,他耐心安抚,携手前行。“家里还是很支持我的工作的,只是毕竟这项工作有风险,老人会更加有顾虑。”谈及家人时,他面带愧疚地笑道。

大疫有大爱,逆风有行者。王运强惦念师生,多次前往临安区卫健局、疾控中心、人民医院,掌握疫情实时动态,争取必要技术支持;与学校各学院、部门及时沟通,了解医疗物资需求情况,并通过多渠道采购医用口罩、消毒片、红外线体温测试仪、医用酒精等基础防护用品,及时发放给一线工作人员,指导大家如何正确使用,其中包括消毒水的配备比例、紫外线照射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校医学观察隔离点的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从选址到设施设备的完善,亲力亲为,全程参与。“在战‘疫’的关键时期,我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要把初心落在实际行动上。”王运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用心用情用力守护校园一方。

当前,在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已经进入胶着对垒状态,虽然向好趋势已经呈现,但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仍需咬紧牙关、迎难而上。“我们要树立起‘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从官方渠道获取正确的健康知识,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注意双手卫生,勤开窗通风,少出门少聚集,如有不适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切记要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王运强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对师生的牵挂。

踏着晨曦而来,披着月光而去。王运强是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是众多浙农林人抗击疫情的缩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日复一日重复着繁琐的防疫工作,防止疫情的传播,守护着一方师生的健康和安宁。( 王莉波)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