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业精于勤】江苏师范大学:四方之客,宾至如归——五食堂变形记

日期:2017年12月14日  来源: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阅读:

“在这儿快四年了,很多菜都吃遍了。马上要考研了,感觉很紧张,想吃妈妈做的油焖猪蹄,就写在意见簿上并主动留了电话。没想到食堂刘(保国)主任第二天打电话说做好了。等我吃过了,还问辣吗、咸吗?”江苏师范大学周同学感动地描述到。

“吃饭时有个打饭的阿姨态度不好,我就写在意见簿上了。等我再去的时候发现阿姨态度竟然变好了。还发现,又上了好几种新的菜品,菜式也更丰富了。”陆同学说道。

从2014年9月至今,三年时间,江苏师范大学五食堂的意见反馈簿经历了从最初的“不满意见簿”到“心愿菜单”簿与“表扬赞美”簿的转变过程。这引起了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如彭城晚报、徐州夜新闻、无线徐州、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北京时间、淮海网、人民日报、长三角政商、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相继宣传与报道。三年来五食堂所引领的诸如此类改革创新并不少,厨艺课堂和朗读交谈室也广受好评。

后勤集团举办的厨艺课堂目前主要由高级烹饪技师刘保国及面点师王明惠亲自授课。后勤集团举办的厨艺课堂目前主要由高级烹饪技师刘保国及面点师王明惠亲自授课。授课地点在五食堂。自2016年年初启动至今,已成功举办8期。每期结合各地饮食风俗、时令推出学习菜品,并征求学生学习意见后定夺最终授课菜品。吸引近400名学生争相报名,师傅们抽茧剥丝,先从菜品背后有趣的典范故事讲起,再示范,最后跟学生分组制作。整个过程学生参与度高、热情高涨、获益匪浅。厨艺课堂不仅让学生熟知各地饮食风俗、轻松掌握做饭这一“生存技能”,而且作为“第三课堂”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之心,以好手艺回家孝敬父母。从而达到弘扬我国传统美德与饮食文化的目的。

天寒地冻的冬日凌晨,几个学生在路灯下读书,早早来上班的刘保国将他们请进五食堂。就这样五食堂摇身一变,成为餐前“朗读交谈室”。从此,朗读交谈室每日凌晨5:00-7:00开放,6点播放早间新闻。“这里很暖和,因为是朗读,所以大家一般会隔开位置坐,每天都爆满,我只好插空进去。”现场王同学说道。这样温馨的场面,如同小时候做作业,妈妈陪在旁边做饭。

意见反馈表怎么就变成心愿菜单和表扬单了?厨艺课堂怎么变成学生的第三课堂了?凌晨5点的五食堂怎么变成朗读交谈室了?刘主任分享了自己育人、留人、服务人的经验。

“五食堂的成就是靠领导的重视与督促,靠餐饮全体职工团结一心、凝心聚力、倾情服务,不断推陈出新,丰富菜肴花色品种,为广大同学提工质价相符、美味可口的饭菜所取得的。”

“我每日凌晨4点与职工一起上班。我就是一块补丁,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哪个职工请假了,我就亲自操刀,而且还比他们做的更好,这样职工才会服你;我为职工订阅了《中国烹饪》、《四川烹饪》等杂志,还经常去各大型超市或餐馆寻找好吃的菜式,再和职工共同研究、创造性的改进成新的菜式。比如很多学生喜欢吃肯德基的薯条,我们就将肯德基薯条演绎成干煸薯条、薯条大虾、茄子薯条;我们五食堂职工有独立微信群,对于学生的建议或意见等会通过它及时处理;谁家有困难,就组织募捐,我们就是一家人。”

“为了保证口味,我们将原来的大锅菜变为可供20人-30人的小锅菜模式,少做勤做,不够再做。同时,采取绩效工资制,按照同比增加的销售额10%对食堂员工进行奖励。”

改革不弃本、创新不离根。五食堂在硬件设施上并非一流,但在软件服务上追求极致,始终坚持“学生为本、服务育人”的工作宗旨,加强食堂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督促职工持续学习,处处为学生着想,关爱学生,尽力满足学生需求。更好的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即便紧邻校外美食街,五食堂依然人气不减,就餐人数和营业额反而大幅增加。这意味着五食堂向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迈出了艰难而又坚实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五食堂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将“宾至如归”植根于这坚实的第一步,丰富充实了集团文化内涵,跟随集团文化和集团的发展不断成长。同时,学生的批评与鼓励成为其最好的养料。所谓“宾至如归”之感就是让来自中国各地的学生和不少国际学生在校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离开学校后常常怀念。正如一位毕业生发来的短信:我是苏州的,毕业好多年了。给刘主任您发短信的目的只有一个:表扬。不知道为什么,上学的十几年,遇到的食堂师傅都很好,很亲切。虽然参加工作了,但也常常想起学校食堂的日子。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