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大学生劳动技能比赛主赛场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望山校区举行。本次比赛由后勤保障部、本科生院联合举办,以“匠心传承,筑梦未来”为主题,通过“员工示范、学生实践、以赛促学”的创新模式,将技能培养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是该校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五育并举”、推进“后勤服务育人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的生动实践。党委宣传部、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团委、后勤保障部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后勤党委副书记林芸主持比赛。全校200余名学生、历时一个月参加各项比赛。

技能展风采:从“指尖技艺”到“劳动育人”的生动课堂
下午14:30,比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比赛设置叶贴画创作、手工缝纫、甜点创作、空调清洗、会务礼仪、厨艺比拼等9项实践项目,覆盖生活技能、职业素养、审美创造等多个维度。
技能展示环节,物业师傅遵循“疏枝透光”原则演示修剪技巧;水电师傅现场安装双控开关LED灯具;会务礼仪团队逐步讲解会务摆台和茶水服务动作要领;厨师团队精心烹饪的“松鼠鳜鱼”“果蔬雕刻”等精美菜肴一一展示,学生们围站观摩,现场掌声不断。

深受启发的同学们在参与厨艺比拼和甜品制作时,体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艰辛;在动手清理宿舍空调、学习缝纫技巧时,培养自理自立的独立精神;在参与叶贴画创作时,提升审美情趣与环境责任感;在演练会务礼仪时,涵养品德、提升素养……这些鲜活的场景,正是劳动教育“入脑、入心、入行”的生动体现。从“各展厨艺”到“识绿爱绿”,从“劳艺双馨”到“知礼明仪”,同学们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价值,在协作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在挑战中收获成长的喜悦。


匠心育新人:后勤“传帮带”构建劳动教育新生态
劳动技能比赛是该校连续三年举办的劳动教育实践品牌活动。三年来,劳动技能比赛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展载体,从“试点探索”走向“常态推进”,从“单一技能”走向“综合素养”,逐步形成了“后勤搭台、学工动员、学生主体、多方协同”的劳动育人新格局。
比赛现场,同学们从师傅身上不仅学到娴熟的技能,更能看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这种“传、帮、带”的仪式,是劳动价值与工匠精神最生动的传承。
劳动结硕果:以赛促学绘就全面发展成长画卷
“自己缝的纽扣更结实”“亲手布置会场让我学会了从容不迫”“这些技能课本上学不到,却能让我们受益终身。”……学生们的感悟朴素而真挚。劳动实践指导老师们纷纷点赞:“00后学生不仅会做题,更会生活!”

本次比赛已正式纳入“劳动教育(实践课)”学习时长认定。大家的每一次动手实践、每一份辛勤付出,都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积累,让劳动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之果。
本科生院副院长严哲表示,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将劳动实践融入课程设计、纳入学分认定,引导同学们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闭环,有效服务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后勤党委书记黄菊强调,我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后勤服务场景转化成学生日常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教育现场,打造了具有地大特色的“三全四维五育人”后勤育人品牌。未来,将不断完善后勤育人体系,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拓展劳动实践育人空间和阵地,矢志不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劳动,是青年成长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是奋斗者最坚实的底色。此次劳动技能比赛的成功举办,为校园注入了崇尚劳动的新风尚。这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将在同学们心中播下热爱劳动的种子,激励广大学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书写青春篇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文字:王茁 张俊坤 宋雅琪 图片:张亚楠 徐婷 焦思勤 付章格 张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