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升腾的热气里,在共享的筷箸间,美食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最温柔的黏合剂。当“美食节”与“教师节”浪漫邂逅,一场别出心裁的味蕾盛宴与文化狂欢,于东北农业大学的校园里温情启幕。


美食与文化,有着深层关联;文可塑食,美食亦可彰文。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巩固“东农美好‘食’光 专属‘味’你而来”美食节育人成果,9月10日中午11:30分,随着民族乐器合奏《十面埋伏》《丝路驼铃》的悠扬奏响,东北农业大学第四届美食文化节盛大开幕!本届美食文化节的主题为“四度飨宴·味暖师生”,哈尔滨市香坊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孟璐,东北农业大学校长刘竹青、全体在校校领导,学校办公室、组织部、保卫处、后勤管理处、艺术学院相关负责人,铁东派出所有关领导以及媒体代表出席开幕式。

温暖的“美食文化节”和“教师节”,有蛋糕的衬托显得更加暖情——当印有“博学笃行 明德亲民”东农校训的巨型蛋糕进入主会场,开幕式迎来了高潮,全体与会领导共同切开寓意“学业有成 幸福快乐”的蛋糕并分发给现场师生。


相较于往届,本届美食文化节在时长、场地、视觉、玩法四大维度全面升级,从单纯的“吃”转向沉浸式的“享”,为师生解锁校园美食新体验。活动时长从单日延长至两天,让师生无需匆忙赶场,可从容漫步各个摊位,细品每一份美味;场地告别以往局限空间,迁至学生一餐厅门前的开阔区域,不仅容纳了更多美食展位,更优化了人流线路,逛展、用餐尽显舒适;视觉设计上,打破往届红色主色调传统,深度融合“东农色”,以清新灵动的绿色、蓝色、橙色为主色调,既彰显东农独特的校园气质,也让视觉享受与味觉体验相得益彰。


品鉴时刻,便是这场盛宴的核心篇章。八大食堂菜品应有尽有,地方卤味、传统面点、特色小吃齐齐上阵,土家酱香饼、川府麻辣兔、芝士火鸡烤冷面、长沙臭豆腐等网红小吃色香俱全,共计350余种菜品排排列队。免费品鉴区更是惊喜满满,炸串、玉米、豆浆等美味抚慰着味蕾,而学校的科研转换成果,东农三花猪肉红肠、无腥味黑豆茶、蓝靛果等特色产品的亮相,让师生在品尝美味的同时,直观感受到了东农在农业科研领域的硬实力,为“校园美食”赋予了“科技赋能”的独特内涵,也悄然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若说美食是本届活动的“味觉核心”,那么丰富的校园文化元素便是“精神内核”。主舞台侧方,艺术学院设计的我校校徽、70年校庆设计等优秀作品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这些充满青春活力与校园特色的设计,为美食节增添了艺术气息,让美食节从“味觉盛宴”升级为“视听与精神的多重享受”。

互动环节则让这场盛宴的温情持续升温。美食文化节主入口两侧人头攒动,师生们有序领取印有东农饮食专属IP 形象“A宝”可爱图案的“美食地图”——“A宝”取名自英文“able”的谐音,既承载着东农饮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念,更寓意师生们在校园中不断成长、突破自我,最终成为“able”(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体。师生们在品尝之余收集A宝印章,这些印章不仅能兑换“拳定乾坤”“骰王争霸赛”“流浪沙包”三款趣味游戏的参与机会,赢得印有“A宝”与东农饮食文化元素的文创礼品(文创丝巾、东农标志性建筑钥匙扣等),还能集章兑换带有东农标志的精美小熊。同时,活动还暗藏“幸运彩蛋”,所有购买的美食餐盒上均贴有专属刮奖区,“美食刮刮乐”让师生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有机会收获额外美味,让“吃”与“玩”深度结合,为美食节注入更多趣味与体验感。



翻炒颠勺、烹香调味,于厨师而言,是打磨技艺的坚守,在大显身手、水火相济中获得怡然乐趣;在师生们看来,这是学校用心、用情经营“爱校如家”的生动体现,让大家的幸福感、饱腹感、体验感愈发浓厚。师生们纷纷表示,当现代厨具与传统炊具同台,当网络菜谱与祖传手艺对话,看到的不仅是美食的传承,更是文化基因的延续。


用心做美食,真心待师生的东农食堂,无论历经多久,都值得被看见、关注和点赞。值得一提的是,在暑假期间发布的“2025软科中国大学生食堂满意度调查”中,我校食堂满意度又位列全国第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美食文化节”中这些熟悉而又独特的味道,是东农文化自信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广大师生和校友心中难以忘怀的“家味道”。这场集“味觉、视觉、听觉、互动”于一体的校园盛宴,不仅让师生在烟火气中触摸到了校园文化的脉搏,更将激发起更多温暖人心的力量,鼓舞着每一位东农人去奋斗、去拼搏、去砥砺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