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银杏大道上,小鸟在树上歌唱,树叶在枝头舞蹈,莘莘学子在理想的大道上步履匆匆。“叮咚”一声,四川农业大学后勤维修师傅文端均的手机已经收到维修任务。背上沉甸甸的工具包,里面有平口改刀、十字改刀,有老虎钳、电缆剪,有小榔头,还有手枪钻以及各种大大小小的零配件,文师傅的肩膀被压得一边向下,一边高高翘起,感觉两肩要成一条竖线似的,但他仿佛不知道重一般。走起路来仍是虎虎生风,阔步向前。这个工具包,一背就是一天,一背就是一年,数十年如一日。在日常维修中,文师傅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维修点,每天穿梭在教学楼、实验室、教师公寓,处理跳闸、漏水、疏通、捡钥匙、捞手机等大大小小维修二三十项。
特别能吃苦:24小时随叫随到
2019年冬,凌晨3:00过,正在睡梦中的文师傅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原来是24栋2单元**号的老师:“师傅,快、快来呀,家里全被水淹了......”电话那头传来老师焦急的声音。文师傅瞬间清醒,赶紧穿好衣服,背上工具包,奔赴现场。老师家中突然爆管引起了漏水,客厅、卧室的积水都漫过了脚背。顾不上妻子新买的毛皮鞋,文师傅毫不犹豫的淌进积水里,关闭水闸,查找漏水点,更换阀门。做好这一切,文师傅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可以回去休息了。可他看到老师在用毛巾、用棉絮一点一点的吸着地上的积水,文师傅停下了脚步,主动帮老师打扫积水。用拖把吸地面的水,然后再用手把拖把里的水挤到盆里,再把盆端到厕所倒水。浸泡在水里的手冻得通红,鞋子里也全是水,来来回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等把房间的积水处理完毕,已是清晨8点了。当看到老师竖起的大拇指,一夜疲惫,寒风凛冽,文师傅心里却感觉暖烘烘的。
特别能战斗:危急时刻“疫”路有你
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学校因人口基数大、分布范围广等特点,疫情防控重之又重,也慎之又慎。返校师生核酸检测,生病学生送医送药,学校救护车需求暴增。面对救护车人手不足的问题,文师傅主动站了出来。特别是2022年9月,新生入学、老生返校期间,从外地回来同学,需送往温江区医院做核酸检测,需送至学校招待所暂住。往返于学校与区医院,经常一天要跑30多个来回。搞不赢吃午饭,搞不赢吃晚饭,都是家常便饭。仅9月一月,接送学生千余人。2022年11月26日,一名从高风险地区返校的同学,滞留在距温江校区百公里外的天府机场,文师傅主动请缨,和另外一位同事前往天府机场隔离点,将同学安全接回学校,圆满完成任务。长时间佩戴N95口罩,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防护服下的衣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为了保护家中老人和妻女,文师傅白天在楼梯间搭一个小椅子单独吃饭,晚上就宿在职工宿舍,十天半个月不回家也是常有的事。
特别能奉献: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有困难找“2117”,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文师傅的影子,每天步数二万起。如果你问他:辛苦吗?他的脸上会马上露出“娇羞”的笑容,一边摆动着大手一边说:“不辛苦,只要能完成好自己的任务,让教室的灯是明亮的,让卫生间的水是通畅的,实验室的线路是正常的,老师和学生可以舒适的学习和生活,我就很开心!”正是因为文师傅和蔼的性格和娴熟的业务技能,在工作中又快又准的解决各种维修“难题”,十年来零投诉,两次被评为“服务之星”,三次被评为“优秀员工”,斩获后管处电工技能大赛一等奖。更令他开心的一件事,2022年7月28日收到来自冯老师“拾金不昧展风采,好人好事暖人心”的感谢信!
这是一位平凡的师傅在平凡的岗位上的平凡的故事。没有什么杰出贡献,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只是像每一位后勤人一样,践行着“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素养,“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他们没有豪言壮语,靠自己勤劳和朴实的双手,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做好自己的工作,用自己的力量,择一事为一地献一生,甘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文师傅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站着所有的维修人,站着所有的后勤人,站着所有的川农人。谱写着一曲爱岗敬业、忘我奉献的人生之歌。
今天的故事讲完了,而文师傅的故事还在继续,后勤人的故事也还在继续。一个一个川农后勤人,一代一代川农后勤人,正在用他们平凡的双手,书写奋斗、责任与爱的华章,诠释“川农情·奉献美”真谛。(本文根据李瑜演讲稿整理)
(四川农业大学后勤管理处 作者:李瑜、冯永林 审稿:何祖锋、陈东 )